為進一步保護校園綠化植物的健康生長,促進校園景觀的可持續發展,充分發揮校園植物應有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,校園環境管理中心自年初開始,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校園綠化有害生物防控工作,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不斷提升校園景觀,旨為廣大師生提供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場所。
編制病蟲害防治計劃,加強病蟲害監測
依據2020年校園植物病蟲害防治記錄及上海市綠化指導站2020年度發布的全年預警信息,在年初制定2021年病蟲害防治計劃,作為本年度病蟲害防控的重點監測對象,有的放矢,事半功倍。
認真落實日常巡查,做到預防為主,化防為輔的管理模式
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,結合上海市綠化指導站發布的預警信息提示,日常工作中,各級網格人員對于發現的病蟲害及時告知綠化技術員,采取有效措施,做到及時防除。截止今年5月,中心已經防治過的病蟲害有:大葉黃楊尺蠖、懸鈴木白粉病及方翅網蝽、蚜蟲、木虱、欒多態毛蚜等病蟲害。
采取園藝措施,降低病蟲害越冬基數
冬季落葉后,結合防火減災專項工作的開展,中心安排工人清理樹木主干上翹裂的枯死樹皮、縫隙及孔洞,清掃枯枝落葉、枯雜草及落果等病蟲害藏匿越冬的主要場所。此外,在冬季修剪過程中,修剪樹木病蟲枝之余,還采用人工摘除蓑囊,人工敲擊刺蛾蟲繭等防控措施。越冬代蟲害,會以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等多種蟲態在枯枝落葉,磚塊下、石縫樹皮等位置越冬,笠年春天天暖后繼續上樹危害。冬季校園,清掃落葉,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。
優化防控措施,保護校園生態
近年來,閔行校區蛀干害蟲發生較為嚴重。鑒于該蟲害在活動初期會出現“流醬油”及樹體外排糞等特性,采用人工鉤除蟲體的方法,不僅防治效果明顯且較少藥劑對環境的污染。對櫻花、紅葉李、海棠、李樹等樹木進行人工捉蟲,截止5月底,共捕捉天牛50余條。此外,在防治無患子蚜蟲時,使用內吸性殺蟲劑“吡蟲啉”,不僅殺蟲效果好,且可以有效保護蚜蟲天敵“瓢蟲”。
我校中北校區有著銀杏、短葉羅漢松等13棵古樹名木、14棵古樹后續資源,在普陀區古樹辦的指導下,今年四月氣溫開始回暖時,啟動銀杏超小卷葉蛾的防治工作。每7-10天、連續3-4次使用噻蟲嗪藥劑,對銀杏古樹的葉面和樹干進行噴灑,同時對周邊其他銀杏也進行噴藥防治,避免蟲體活動范圍向周邊擴散,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。
科學高效的病蟲害防控工作,是維持校園景觀的重要途徑,也是減少園林綠化經濟損失的必然要求。校園環境管理中心將繼續加強專業化管理,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,為漫天飛舞的櫻花、郁郁蔥蔥的林蔭道、浪漫的紫色花海等校園景觀保駕護航。